醫生親自剖白 甚麼情況需要「特事特辦」?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6/06/07 12:38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7

分享:

分享:

相片來源:經濟日報資料室

論今期最火辣的話題,我肯肯定「特事特辦」高踞榜首!先有特首行李門事件擾攘個多月,緊接建制派譚耀宗議員獲厚待,繞過重重關卡特瘜特割,言猶在耳,幾天後輪到其黨友被指懷疑跨區接受婦產科顧問醫生的治療。

短時間内突然揭發了多宗特別事件,情況並不尋常。如果不是政敵項莊舞劍,就可能是有心人要他們製造話題,冷卻一些其他政治議題,又或者是,他們真的正在行霉運。

對於我來說,特事有時的確要特辦,尤其在以前行醫的內科急症病房。當你在晚上當值時,要處理所有男性病房的病人的事宜,必須有判斷緩急輕重的能力。例如在同一時間,X病房內有病人說頭痛,有病人血壓偏高;

Y病房則通知你有病人剛做完電腦掃描需要看報告;Z病房說有病人呼吸急速;W病房告訴你有發燒病人由急症室送上;S外科病房則要求你去評估一患糖尿心臟病的病人要做緊急手術,就算你有三頭六臂也不能同時兼顧這麼多的病人。

如果你很幸運有一個好的實習醫生跟著你,他可以幫你處理簡單的事務;如果在細醫院工作或沒有實習醫生的話,那就要「食自己」了。

遇上超繁忙的日子,重症的個案又多,迫於無奈要特事特辦,正常入院後,普通急症的監察頻率為Q4H(即每四小時一次),包括心跳、血壓、體溫,某些病症需另加其他監察,如心律、血含氧量、血糖檢測、腦神經監察、進食量與排泄量等。

這些工作需要交由護士及健康服務助理幫忙,如果是特別重症,如心臟病、中風、敗血病等,監察密度可能要增多,如Q1H甚至Q30mins,醫護們均會做到「嘔血」,但性命攸關,無論如何也會撐下去。

我記得有一次在假日巡房,該病房早前受了很多急症,大部分病人經治療後穩定下來,有一位患上糖尿病的病人對我說要出院,我看了看,還未有完全康復,為什麼要嚷著出院?他申訴:

我本來已經好了不少,想休息多一點,奈何姑娘每兩小時均「拮」我的手指,又量度我的血壓,我根本不可以休息!

原來主診醫生太忙,縱然病人情況穩定,卻沒有適量地調節監察密度,結果入院兩天被拮了近20次手指!於是趕快把監察減少,護理人員可以鬆一口氣,病人也終於「有覺好瞓」,翌日更可以出院了。

如果能力所及,可以每個病人都特事特辦,病人便會很高興,沒有病人會投訴了(這是倒過來是醫生投訴工作量太大)。現實是,大部份人都沒有特權,大部分公營醫院也只能有更足夠的化驗和影像掃描服務,除非有充分的醫學理據,否則醫護都只能公事公辦。

值得安慰的是,大部分病患者都諒解某些服務必須輪候,沒有太多的留難。不過,現在風頭火勢,只要持份者有少少的利益衝突,事件都會被無情地發酵,我估有不少人現在感到人心惶惶呢!

我從前曾經問過一位現已退休的老前輩,醫生如果患病,需要另一科的醫生診治,我們應否「特事特辦」呢?他的回答頗妙:

當然要優先處理!自己科的更要優先!少一個醫生工作,部門可能會垮掉的!你盡快醫好他,他便可以馬上回到崗位!否則你如何能放長假?

所言甚是。

原文刊於「醫言.故.我」Facebook,TOPick獲授權轉載。

撰文 : 醫言.故.我